在國家大力倡導之下,有機肥的后期市場需求潛在量較大,但作為朝陽產業,在開拓市場的同時,質量和服務亦應當有相應的提高。發展壯大后,有機肥真正打開出口市場也不無可能。
在國家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工作的進程中,農業生產基地是未來農業重要的存在方式,未來農業生產特點為集約化、規模化和標準化。主要表現在:一是強調生產的專業化和種植區域化,使基地盡可能成方連片,形成規模。二是在基地管理上,重點強調生產技術規程的組織實施,推行農資供應、病蟲害防治等統一服務。三是在運作模式上,積極探索基地建設與管理的運行機制,推廣“企業+基地+農戶”、“市場+基地+農戶”或“合作組織+基地+農戶”等運作模式,促進基地生產、管理、經營一體化發展的良性循環,農業生產基地對于微生物化肥需求穩定且量相對較大。現階段,我國農民分布分散,數量眾多,單個農民對于有機肥料需求不穩定且量相對較少。有機肥料生產企業的營銷渠道和營銷能力對企業的經營有較大影響。
01.農業廢棄物種類及介紹
農業廢棄物也稱農業固體廢棄物,是指在整個農業生產過程中被丟棄的有機類物質,主要包括作物生產過程中的植物殘余類廢棄物,漁牧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動物廢棄物,農業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加工類廢棄物和農村生活垃圾等。
第一性生產廢棄物:主要是指農田和果園殘留物,如作物秸稈、果樹枝條、雜草、落葉、果實外殼、甘蔗渣等。
第二性生產廢棄物:主要是指畜禽糞便和欄圈墊物等
農副產品加工后的剩余物。
農村居民生活廢棄物,包括人糞尿及生活垃圾。
農業廢棄物產生量分析 02.
隨著我國農業生產規模的持續提高,農作物秸稈量總體呈增長趨勢。數據顯示,2015年,全國各類農業廢物產生量達到9.94億噸,其中玉米、水稻和小麥等大宗秸稈占作物秸稈總量的73.5%。
此外,農業廢物產生量集中在糧食主產區,并與當地種植結構一致。產生量排在前三位的地區為河南、黑龍江和山東,年產生量分別達到8607萬噸、8546萬噸和7668萬噸。由于南北方農業的差異,廣西、云南、廣東和海南等地產生大量的甘蔗副產物,約占全國的90.6%。
就畜禽糞便來看,四川和河南居前兩位,年產生畜禽糞便分別為3.76億噸和3.56億噸。其次,山東、湖南和云南3地的年畜禽糞便產生量均在2億噸以上。
目前,我國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置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,多數地區特別是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,仍處于無序拋散、亂堆亂放的狀態。
03.農業廢棄物化肥轉化量
農業廢棄物是一種寶貴的肥料和能源資源。研究表明,農業廢棄物含有氮、磷、鉀、鈣、鎂等元素,每66噸約可折算1噸化肥。近年來,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。
2021年,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%,規模化畜禽糞便利用率達到92%。由于目前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多以直接還田、簡單堆肥等利用方式為主,存在收集成本高、收集率低,利用方式單一、產品附加值低,資源化利用產品市場占有率低、應用程度不高等問題。
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04.
針對秸稈和非規模化的畜禽養殖廢棄物,建立政府為主導、企業為主體的收儲體系,提高農業廢棄物有效收集水平。通過加強農村環境管理、加嚴環境標準、加大懲罰力度,堅決遏制畜禽養殖廢棄物直接排放與秸稈焚燒現象,促進農戶積極配合農業廢棄物收集。
此外,以“綠色銀行”模式為依托,建立農業廢棄物收集激勵機制,按照農業廢棄物繳納量對農戶積分,用來換取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品,提高農戶參與收集的積極性。
05.農業廢棄物發展趨勢
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發展,農業和畜禽養殖業產生的廢棄物對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。因此,國家農業部、國家發展改革委、財政部、住房城鄉建設部、環境保護部、科學技術部六部門聯合下發《關于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的方案》,旨在推進農業廢棄物進程。
積極探索有效技術路徑。針對五類不同農業廢棄物特點,優化集成技術方案,探索有效利用路徑。對于畜禽糞污,分類采取干濕分離或沼氣轉化等方式進行綜合利用:對于病死畜禽,通過專業化無害化處理中心集中處理:對于農作物秸稈,采取肥料化、飼料化、燃料化、基料化、原料化等多種方式綜合利用;對于廢舊農膜及廢棄農藥包裝物,探索基于市場機制的回收處理再利用機制。
著力探索綜合利用模式。綜合考慮區域地形地貌、氣候特點、產業現狀、生產生活方式和市場需求等因素,按照環境問題相近、強化源頭治理的原則,聚焦種養密集區,將治理重點布局在南方丘陵多雨區、南方平原水網區、北方平原區三個類型區。每個區域以種養大縣為基點,自主選配、科學組合相應的區域綜合治理模式。(資料來源于肥料小知識)
電 話: 029-87019155 郵 箱:dinghuinongye@163.com 地 址: 陜西省楊凌示范區神農路創業大廈424室
楊凌鼎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陜ICP備2022008848號-1